“妈妈,要不我和小玥开电动车去?”“不行,你们还是小孩,开车太危险。想上街,你们可以走路去呀。”我故意出难题,想让他们断了上街的念头。谁知儿子立马兴奋地打电话给小玥,两人决定步行上街。
儿子出门半个多小时了,我心里的挂念突然涌上心头,便忍不住打了个电话过去。“妈妈,好有趣!”还没等我说话,儿子那边就传来激动的感言。“一路上,空气很清新,风景很美丽!”听到他们的声音,我放心了许多。也许是被儿子的情绪所感染,我整个人也是处于兴奋状态当中。脑海里不断回忆着小时候赶集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每次赶集都要走路,十几公里的路程,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但那时的我们一年赶集的次数也就那么一两回——就是大伯家的番石榴熟了的时候。番石榴一熟,大伯肯定选择一个圩日摘好些给街上的二伯。那一天,我们穿上压箱底的自认为比较好看的衣服,穿上早早就擦洗干净的凉鞋,跟着大伯踏上了赶集的路。大伯戴着草帽,挑着担子,扁担两头装满番石榴的竹筐随着大伯轻快的步伐有节奏地颤动。我们蹦蹦跳跳地走在大伯前面,一路上风光宜人,我们唱着歌,很快就来到了二伯家……
不知不觉中,菜洗好了,也炒好了。老公一边盛粥一边也挂念起来,他忍不住唠叨着:“刚刚你叫他们搭车去也行啊!”看着老公担心的样子,我又打通了儿子的电话。“喂,妈妈,我现在和小玥姐姐正在吃午饭,我们吃螺蛳粉,还加了火腿肠和鸡蛋。妈妈你就放心吧。”还没等我说完话,儿子挂断了电话。好家伙,看来是迫不及待地要享用美食了。
谁赶集不期盼美食呢!还记得我们把东西送到二伯家后,大伯带着我们来到街上。大街上热闹非凡,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菜农、果农们戴着草帽或者斗笠,他们的货品都是用簸箕装着,摆放在地上。没有叫卖声,除了讨价还价的声音,还有就是拉家常,询问彼此姓啥名甚,很快卖家和买家很快就能确定是叔伯关系还是老表关系。每个人黝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时没有塑料袋,买菜的人不是手提着篮子就是拿着蛇皮袋。如果买了鱼,鱼贩子用稻草从鱼的鼻子穿到嘴巴,再从鱼的嘴巴穿出来,然后打上一个好看又结实的结。买鱼的人直接拎着稻草,穿梭在人群中,鱼儿一开始还摆动身躯挣扎,但很快它就乖乖顺从了。逛着看着,肚子便咕噜地响了。这时,大伯便买了几个葛薯,我们一人一个,用手剥开皮,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葛薯肉质结实且水分十足,一口咬下去嚼几下,脆脆甜甜,沁人心脾。没几下,感觉不渴了,但是还有点饿。接着,我们跟随大伯继续穿梭在人群中,终于到了美食专区:粽子、白糍籺、甜糍籺、盖籺,还有满口脆香的虾公籺,又脆又香的“火筒”,又甜又酥的米花,甜香有嚼劲的“糖胶”,还有热气腾腾的包子……我们便从衣角掏出攒存很久的几角钱,经过激烈的纠结和商议,最后各自买下最想吃的美食,然后快速逃离现场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细细地共享起来。
不知不觉,该回家了。于是跟着大伯踏上了回家的路。走着走着,姐姐妹妹们不是脚掌起泡就是鞋子坏了,没办法,我们只能提着鞋子赤脚踩着泥路往家里走。下午的太阳好像愈发猛烈,那时的我们越来越累越来越渴,只能拖着疲惫的双脚慢慢地走,感觉就要坚持不住了。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位大妈在一棵大树下卖东西。凑近一看,呀,是木鳖籺,下面有冰块!我们用乞求的目光眼巴巴地看着大伯。大伯心软,便给我们一人买了一碗。一口下去,哇,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又软糯又丝滑,甜滋滋的,最舒服的是那冰凉的感觉,让整个身心舒畅无比。吃饱了,我们顿时满血复活。我们提着鞋子,狂奔起来……
“儿子,等会儿我开车去搭你们回来。”想到曾经的疲惫,我决定开车去接两个家伙。“妈妈,不用,等下我们再尝试走回去,到时如果累得实在走不动,你再来接我们。”
门响了,儿子回来了。他脸上没有特别的疲惫,见到我便喋喋不休地描述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妈妈,在路上,我们遇见了好多认识的人,他们都很好奇地问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回答说,我们在体验生活!”
我也好奇地问道:“那你们体验到了什么?”儿子微微抬起头,捏了捏下巴,笑了笑,若有所思地说:“真正的快乐不用那么复杂,纵使一只蝴蝶飞过,我都觉得快乐。而这种快乐,源自坚持,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怔住了!
(作者为合浦人,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