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鸟的江湖寻找理想

李金兰
  傍晚,在江湾漫步,暗自喜欢着那一江澄澈。鸟鸣寂静的安宁,传递着春暖花开的生机。蓦然间,“吧啦、吧啦……”划过水面的奇异声响传来。有如命中注定的奇缘,我有幸拍下水鸟在河面踏浪滑行的画面。它们一气呵成地移动着,让黄昏完美地降下夜幕。

  我想再次邂逅水鸟。第二天,我起早去江湾散步,昼夜温差大,草叶上留着霜露,却是晴好的天。过古塔边的石拱桥到浮洲岛,沿河岸步行。靠近河湾时,远远地望见水鸟在江面游弋。它们此时正在觅食、飞行和玩耍游戏中。大自然本真、纯粹的风景,令人陶醉。

  借助远摄镜头,得以观察到水鸟的自由自在。它们浮在碧玉般的江面上,或梳理绒羽;或前后翻跟斗;或拍击展翅,如此美景堪称江湖自在。然而逍遥并不总是忘乎所以,有时也警惕地东张西望,听到异响便头朝下一跃,瞬间潜入深水,留下一圈圈泛着银色纹路的涟漪,五六秒后才从十几米外的水面冒出来。最美妙的情形,是它们凭借脚蹼拨动水面,像涡轮增压似的加速再加速,在加速滑行的轨迹里留下一串串盛开的浪花,然后趁势腾空而起,在低空中拍动翅膀飞出几百米后,停止拍动翅膀,让飞行速度变慢,接着是另一处光滑的水域迎接它们的平稳降落。

  我想起狄更生的诗句:“极乐的时日把自己消融,未留下任何痕迹。/痛苦却没有一根能飞的羽毛,或是负重太过飞不起来。”

  水鸟的快乐,在于它们拥有能飞的羽毛。我的快乐,在于我在风景中寻到理想的模样。

  我拿出自己拍摄的水鸟画面,对照资料,确定那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来自小虎。“虎”(音pì tī),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命名。这种古老的鸟,在我国第一本词典《尔雅》里称“须赢”,真是绝妙地写出了虎精灵般的存在。虎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并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动物’)。

  最早描述虎作为水鸟特色的著述是西汉杨雄的《方言》:“野凫,其小而好没水中者,南楚之外谓之鷿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多脂味美。冬月取之,其类甚多。”古人将虎列为食材,又从中提炼脂膏,涂抹于刀剑,起到防锈和保养的效果。苏轼在其诗作《谢曹子方惠新茶》里写道:“囊间久藏科斗字,剑锋新莹辟鸟鹈膏”,可见辟鸟鹈膏流传之广。千年之后,虎属于国家三级野生保护动物。我在自己拍摄的画面里,从虎的白眼,看到物种与生俱来的警惕神色,使我不由得联想到“膏中莹刀”的不仁慈。为了应对不仁慈,它们长出花瓣状的蹼足,硬生生地让自己生而为鸟却拥有游泳与潜水的天赋。

  小虎对栖息地的选择体现了物竞天择的生存智慧。此时,初升太阳暖暖的金光,正照着在江湖上游弋的水鸟。这个位置,虽然距离人口密集的古镇近在咫尺,却处于义江的两个岛屿之间,岛上长着高大的水杨柳和低矮的灌木丛。从此岸过彼岸,最近的距离是千米之外的大桥。因此,小虎选择了这个与人迹保持相对安全距离的区域,成为与陆上觅食的麻雀、喜鹊、老鹰不同的存在。

  目睹这般生灵的智慧与灵动,方觉自然之馈赠何其珍贵。从今往后,小虎那既是行走又是飞翔的身姿,翅膀扇动与足迹撩动水花的声音,穿过时空的辽远与深邃降临我生命。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珠城金融
   第06版:记录 副刊
   第07版:人文 副刊
   第08版:国际
在鸟的江湖寻找理想
交趾的见证者
三月好春光
乡村货郎
读懂自己
春雨归途
我的仙人桥
暗香疏影
春水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