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传统民族体育运动成为青春活力的新载体——

珠城校园刮起体育“民族风”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俊
学生在进行抛绣球练习。 李俊 摄
  春日的北海职业学院运动场上,彩色绣球划破长空,毽球翻飞起落……在一堂别开生面的体育选修课上,传统民族体育正焕发新生机。

  记者在该校操场看到,绣球队的队员们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抛绣球练习,彩色的绣球在空中来回划出优美的弧线;另一边,毽球队的队员们正专注地练习基本动作,盘踢、磕踢、拐踢……记者在这里感受到了传统民族体育运动成为青春活力的新载体。

  “第一次接触绣球是因为好奇,没想到绣球也可成为一项体育运动,通过练习,我越来越感受到绣球文化的魅力,所以将这项民族体育运动作为自己锻炼的首选。”该校学生李凤兰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手上的绣球。“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的吉祥物,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抛绣球这项传统运动,要求高投准率,既考验默契又充满趣味。”该校体育教师劳承武介绍,绣球课程分为高杆绣球和背篓绣球,高杆绣球是从两边投球区内将绣球投向投球圈,绣球从投球圈里穿过才能得分,而背篓绣球比赛要求参赛者将球抛到15米外的背篓内,讲究队员之间的配合。

  而毽球作为一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因简便易行,也深受学生们喜爱,尤其是女同学。毽球队队员符欣说:“以前我是练习足球的,感觉与毽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足球底子让我更快掌握毽球技巧。”球队教练林梓基介绍,学校于2021年开设毽球这门传统体育课,学生踊跃参与,后组建毽球队,取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毽球项目高职高专组男子三人网毽第一名、女子三人网毽第二名的理想成绩。

  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陈乐介绍,该校自2006年引入民族体育项目,现已形成绣球、板鞋、竹竿舞等特色课程,这些传统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学生从“要我练”到“我要练”,这些项目已成为校园文化认同的新纽带,也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据了解,近年来,民族体育运动还在北海中职校、北海九中等学校兴起,曾被视为“冷门”的民族体育项目,日渐成为校园运动的热门项目,让越来越多学生感受到了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同时,通过校园与社区、单位共同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交流体验活动,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来。对此,市旅游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在年轻一代中“活”起来,就是为全民健身注入深厚的文化基因。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北海政法综治
   第06版:北海旅游文体
   第07版:廉州湾 副刊
   第08版:时事
珠城校园刮起体育“民族风”
节前排查设施 确保安全运行
民俗专家汇聚 深入研讨交流
集中培育秧苗 保障按时播种
观鸟爱好者喜遇“国宝”白鹤
女子桥边欲轻生 民警暖心救下来
全国城市党媒“‘两山’新画卷 幸福尧治河”新闻采风活动启动
“反诈山歌”唱响古镇
鲜花寄哀思 新风润清明
26分钟极速救援 高龄产妇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