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吴礼娜 通讯员 李思儒)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制度创新成果,包括改革试点经验20项和最佳实践案例25项,聚焦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绿色低碳、跨境合作、跨境数字贸易等领域。其中,由北海市商务局(口岸办)联合查验部门推送的“推行电子卡口新模式”案例成功入选,是我市唯一上榜项目,为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贡献了“北海样本”。
近年来,北海市口岸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政策号召,精准识别到我市传统卡口模式存在明显短板,数据无法实时传输与比对,流程繁杂且效率低下等问题致使货物通关耗时久、成本高,严重阻碍我市贸易便利化的发展进程,决定对卡口模式开展试点改革。
据介绍,为满足北海港口岸铁山港区石头埠作业区2#泊位对外开放需求,解决边检部门口岸监管问题,北海市口岸部门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创新推出“推行电子卡口新模式”,并将北海港口岸铁山港区石头埠作业区2#泊位(国能码头)设为试点口岸,该案例创新电子卡口新模式,利用智能化手段,实现车辆过卡无纸化验放、数据即时比对、AI自动识别监控,(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提升整体作业效率,保障口岸监管准确性。
“自推行电子卡口新模式后,北海市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我们借助AI自动识别和数据分析,人均通行时间从原本的2分钟锐减至10秒,车辆平均通行时间从8分钟缩短至20秒。自国能码头试点以来,累计为各企业节约通行时间7800余小时,实现人员、车辆的快速通行,显著提高了整体通行效率,口岸物流效率也随之大幅跃升。”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我市“推行电子卡口新模式”案例成功入选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切实为北海市的企业和物流从业者带来诸多便利,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可借鉴经验与模式。北海市口岸部门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电子卡口模式,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与服务水平,为北海市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