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创新养殖模式,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棚式养虾抢“鲜”上市迎来丰收季

小棚里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收获现场。 李珊 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陆威 通讯员 庞小燕)记者从银海区平阳镇获悉,该镇横路山村采用小棚养殖(即棚式养虾)技术养殖的对虾近日迎来收获季节。这一创新养殖模式成功突破传统春季无法养虾的瓶颈问题,因对虾鲜活且上市早,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价格。

  传统上,北海市对虾养殖主要依赖虾塘露天养殖,须等到清明前后才能下苗。然而,近年来兴起的棚式养虾技术通过小棚的保护,实现提早养殖和上市的目标。2月15日上午,平阳镇横路山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大丰收。收购商们忙碌地把从工厂化室内养殖池中新鲜打捞的南美白对虾称重装车,发往外地市场。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一年可养殖5期,共有6个大棚,总计130个养殖池。每个池子每期可产出1000公斤以上的对虾,价格约为42元/公斤。

  记者走进基地养殖大棚,暖暖的水汽扑面而来。工作人员忙碌地穿梭在养殖池边,鲜活肥美的南美白对虾不时跃出水面,展现出勃勃生机。基地负责人表示:“通过工厂化集约化生产和数字化控养技术,我们实现对虾养殖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向高密度、多茬、自动化养殖转型升级,养殖成功率、产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产量比传统养殖增加了五倍。”

  该基地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打造集约化养殖车间,并对养殖尾水进行自循环利用,形成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此外,基地还将光伏技术与南美白对虾养殖、虾苗培育相结合,构建了绿色农业的完整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据悉,得益于北海优质的海洋资源、滩涂资源、生物资源、产业资源及政策支持,该基地一期已建成74亩(130个池子),二期正在建设242亩(300个池子),三期计划建设420亩。基地致力于打造集“虾苗培育—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促进产量、品质和产值“三提升”,为北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标题导航
去年我市新建成10个口袋公园,公园虽小却各具特色——~~~
~~~
北海城区公路养护中心“接诉即办”~~~
创新养殖模式,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李燕锋代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广告
   第06版:沙龙 副刊
   第07版:品读 副刊
   第08版:国际
春天来了,去逛公园吧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变革新机遇 厚植向“新”向“智”发展新优势
切实提升政务热线工单办理质效
棚式养虾抢“鲜”上市迎来丰收季
以文化人 以文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