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扎根乡村织就严密安全网
海城区高德街道赤西村凭借着传统村落保存完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的资源优势,发展成风景如画、人气旺盛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打卡”,但也产生了节假日交通拥堵的新问题。
近日,市公安局工业园区派出所社区民警莫智斌在赤西村巡逻时接到报警:有学生因车辆通行问题,与市民张某发生轻微肢体冲突。考虑到当事人违法行为较轻,莫智斌第一时间召集双方当事人、涉事学生老师、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等来到旅游警务室,开展调解工作。经过一番调解,涉事双方握手言和。
为了守护好这片乡村旅游的热土,工业园区派出所深化“景中有警”旅游警务,将警力资源前移,在赤西村规范打造了旅游警务室,社区民警的办公地点就“驻”在村里,真正实现了警力沉在一线、干在一线。警务室不仅配备了基础的办公设备,还设有应急救护、便民服务设施等,宛如一座守护乡村旅游的“安全堡垒”。
该所通过整合群防群治力量,搭建以“民警+包村干部+警务助理+治安积极分子”的社会治安防控联动平台。社区民警通过开展安全防范宣传、社会面管控等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让游客们游玩更加安心。
“因人制宜”提升服务效能
“警官,我租来的电动车不见了!该怎么办啊?”近日,市公安局银滩东区派出所社区民警吴柏庆如往日一样到银海区银滩镇下村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遇到神色慌张的游客方某,其反映电动车被盗。吴柏庆一边听方某讲述时间线,一边查看电动车停放点的监控,并将情况汇报至综合指挥室。随后,通过综合指挥室协调部署、社区民警走访摸排、案件办理民警搜集证据等方式锁定了嫌疑人韦某,成功帮助方某找回失窃电动车。
“为了更好地维护治安秩序,我们所根据民警辅警的性格和特长优势安排任务,让适合办案的民警专职办案,让亲和力强的民警到社区警务队和群众打交道。”银滩东区派出所在推进“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中,“因人制宜”,明确人员职责和责任,强化日常工作调度、警情研判、指令推送、处警监督,探索完善良性互动的工作模式。
该派出所还定期组织开展执法周例会,通过案件解析、个案点评、业务知识学习,找准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执法瑕疵,优化规范执法。
联防联控打造“平安民宿”
合浦县廉州镇烟楼村,是北部湾地区著名的“大蚝之乡”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烟楼村民宿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然而,在民宿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摄像头这样安装好看,但不符合安防标准。”“我家的装修就是要按我的标准来!”今年1月,村民刘某修缮自家位于海丝首港景区附近的老房子,用来经营民宿。然而,他对于乡村民宿的规范化建设知之甚少。
“我们收到线索后,多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上门服务,指导业主规范设置安全设施,告知业主办证的程序和民宿安全的标准。”在乾江派出所民警吴梦南的指导和帮助下,刘某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和安全进行全面整改,很快便收到了特种行业许可证,民宿得以顺利开业。
据了解,乾江派出所推行民宿实名登记全覆盖,落实“一户一档”建设,目前旅客入住实名制登记系统安装率已达到100%。同时,该所创新民宿自查自纠、分级分类管理、警务协理员管理三项机制,优化民警对民宿的服务与管理,同时整合治安协管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体,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景区秩序。今年以来,该派出所共摸排化解各类涉旅纠纷2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