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兜起农村失能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韩丹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据《北海日报》报道,我市去年启动建设5所农村敬老院,预计今年上半年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新增床位300多张,主要为农村失能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这一举措正是我市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的重要实践。

  今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首次明确将失能老年人照护作为基本养老服务的重点,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发展方向。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是当务之急。意见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我市新建的5所农村敬老院覆盖全市各县区,正是落实这一部署的具体行动。据了解,这5所敬老院在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配备了护理床、消防池等设施,并在建设前对有入住意愿的老年人进行了摸底调查,确保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实现全覆盖。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老年人照护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笔者了解到,我市在建的5所敬老院中,有的与医院系统联动进行选人用人,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同时,建议进一步深化政校合作,与康养学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既解决专业人才供给问题,又能促进就业。此外,市有关部门应加快失能照护标准化建设,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健全监管机制是保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统一的服务,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但要避免食品不卫生、照料不规范、虐待老人等现象的发生。要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服务全程可追溯,确保服务质量。同时,要特别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通过组织适宜的文娱活动等方式,让老年人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切实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幸福晚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农村失能老年人是最需要关爱的群体之一,而他们的养老需求往往容易被忽视。今年,我市将深入实施“十大行动”,其中民生事业精准保障行动将聚焦农村失能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着力解决他们的养老需求。期待各级各部门以更有温度的政策、更有力度的举措,办好这件雪中送炭的民生实事,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兜住农村失能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质量。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珠城评论
   第03版:文明校园创建
   第04版:国内
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兜起农村失能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驰骋商海
超两千万新设经营主体传递信心活力
做细实事颗粒度,提升民生满意度
斩断伸向助学贷款学生的诈骗黑手
对AI处方审慎一点总没错
民居成文物,需平衡保护与居住的关系
以项目建设加速度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